文/今涛卷雪
在中医专业中,将中医诊断基本原理归纳出一些要点,上面所称,“有诸内者,必形诸外”是其一,被认为是“司外揣内”,此外还有“见微知著”,从点到面,还有以常衡变等等,但实际上,这些也都是经验的积累判断,高明的中医师,完全可以不望、不闻、不问,“切脉而知”,说巧不巧,又是要有一定功力的。因为人体的经脉上万条还不止,体外体内,还不仅仅局限在“脉”中,人体的间隙部分也是有脉络的。

四诊,切诊,悬丝诊脉,四诊并用,四诊合参,切脉而知之谓之巧,望、闻、问、切,见微知著,中医辨证,黄帝八十一难经序,业力,经脉,果报,扁鹊,华陀,中医四诊
经脉能决生死
《黄帝内经》在论述经脉中有许多经典说法,比如:“经脉者,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,濡筋骨,利关节者也。”还有,“经脉者,所以能决死生,处百病,调虚实,不可不通”。

国际标准的经穴部位图
如果经脉能决生死,那么切脉自知。切脉就需要高超的技巧,这种技巧也并非让男人能学到。中医发展到今天,就连国际标准的经穴部位图都有了,但是,这且不是传统切脉的精要。
古代中医的切脉,要个说来,是具有功能的医师以“触摸”方式,直接感知病患身体各部位的运行情况,看其五行是否顺转而不是逆转,其精微程度也是要有几十年的修为才行。
当从理论上说,中医是讲阴阳五行的、而脉象是诊病的重要手段。奇就奇在不望不闻不问不切,而是悬丝诊脉。孙思邈给唐太宗的怀胎十月不见临盆的长孙皇后探病,就动用了“悬丝诊脉”。但是后世还是将这一神功认定为“神话故事”。
但实际上,道家认为,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,会不间断向宇宙发送信息,这种频率,细微变化都能传达出人体的的情况。

四诊,切诊,悬丝诊脉,四诊并用,四诊合参,切脉而知之谓之巧,望、闻、问、切,见微知著,中医辨证,黄帝八十一难经序,业力,经脉,果报,扁鹊,华陀,中医四诊
试想,隔着一道幕帘,黏着一根丝线,那边是公主的“柔荑”(《诗经·硕人》:“手如柔荑,肤如凝脂”)。这本身就是“神话”。而《西游记》所记载的孙悟空在朱紫国(乌鸡国)为国王悬丝诊脉,知道病理所在。这也是真实的。附带说一句,原来人们所指“假西游、真三国”的说法也是错误的。
诊脉:七绝脉 ,既知生亦知死
诊脉其实相对难度更大。切脉是探脉象,而脉象是切诊中重要的了解病症的方法。中国的五大神医之一扁鹊,就是以诊脉著名,就其发明诊脉等说法看,扁鹊就是运用神通而已,后人也只学到了皮毛。从晋代名医王叔和开始,他的《经脉》一书,就开始完全将经脉导向了“实证”路线。
现代人将将脉象分为十六种,而古代的切诊指脉诊和按诊。我们在上面提到的《难经》,在一难中就开始讲诊脉。这也难怪,因为神迹是不可以继承承传的。就连神医李时珍,其《濒湖脉学》也缺失了神功的本质。不过,后人还是在经验的摸索中,将诊脉的切脉、按脉、持脉把握得很好。“七绝脉 ,既知生亦知死”的技法也已经炉火纯青。
我们也可以说,当中医师不能望而知之,也不能闻而知之,更不能通过问诊就确定病症的医师,那么就是以“触摸”方式感受“病原体”或者病灶。但同时,对医师判定脉象的本领有要求很高。

四诊,切诊,悬丝诊脉,四诊并用,四诊合参,切脉而知之谓之巧,望、闻、问、切,见微知著,中医辨证,黄帝八十一难经序,业力,经脉,果报,扁鹊,华陀,中医四诊
其实,说得再直白些,医师具备高德的同时,有深研医学典籍并有相当的实践经验,摸一下病患就能感知所以。这就是我们上面谈到的频率问题,人体总会发射不同的频率,高明的医师在触碰病患后,就能探测到病患身体上带有不好的东西,这样的医师的“巧”,是建立在本身纯净的基础上,是相当能够明辨是非善恶的,也就是其人生修为的境界已经远远高于一般人。
华佗有一次给一位妇女模完脉后,对她的丈夫说:“从脉上看,她是怀孕期间受了伤,胎儿没下来。”而之前该妇人已经产下一子,双胞胎一死一生,华佗以摸脉探知处内情。
脉象紊乱与脉诊后的对症 现代切诊与古代切诊为何不同?
脉象紊乱人就会发疯,《儒林外史》讲的范进中举的故事便是如此,过了“五十而知天命”的老秀才范举,“天垂象”中举,这就有了赴会试的资格,但范举兴奋过度发疯,范进最害怕的人胡老爹,仅仅用一巴掌,就把范进“打回原形”,有人戏称这是“耳光疗法”,其实就是将范进的脉象归正了。
“巧”是技能,虽不似《中国古代奇技淫巧》,但内涵且十分精到,每个人脉象的细微差别,需要积累大量经验,但之所有“四诊并重”、“四诊并用”、“四诊合参”,就是要求医师不但能察言观色,问及要害,还要根据上述之“诊”,以脉象最后下出病症的定义,并给出“击溃”病毒的“千金药方”。
切诊中的另一个手段是对病人的特定部位施行摸、触、按、压,找到“不通则痛”的原因所在与疾病对应名称。现代中医在这方面的经验积累还是成果颇丰的。当然,中医化有形于无形的“神迹”消失了,做手术的任务都交给了西医,直接把人做坏事造成的生命肿瘤之类在这个空间取出来。
古代的神医却是在摸准脉象之后,为治疗打下基础。神医动手的本领很强,如《列子.汤问篇》记载的扁鹊先将公扈、齐婴胸腔打开,交换心脏。

经脉者,所以能决死生,处百病,调虚实,不可不通
《三国志·蜀书·关羽传》记载的华佗刮骨疗毒,《后汉书》与《三国志》记载的,华佗发明了麻沸散,最为病患全身麻醉的药物,之后对病患“开膛剖肚剖”,取出肿瘤,缝合刀伤,再涂以神膏消毒。
所以,为何说“药医不死病,佛度有缘人”?中医四诊,只是手段,最后的目的还是治疗病患,但医师开出的方子或者行针灸之法,最后治好或救下来的病患,都是“德”还有,命不该绝者——对医师或病患而言,也存在因果。只是人看不见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