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话说,千寒易除,一湿难祛。湿气有多可怕?中医认为湿是“六淫邪气”之一,是“万病之源”。医学界发现,有超过60多种疾病与湿气有关。如肥胖、腹胀、水肿、湿疹等皮肤病、泌尿系统感染、女性妇科疾病等。可怕的是,如果诱发顽固性肥胖,更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出现,如高血压,高血脂,甚至会引起恶性肿瘤的形成,而且就算切除还可能会复发。可见除湿多么重要!今天就介绍几款中药和药方,帮助大家安全快速的祛湿!
湿气是如何形成的?
喜食生冷食物的人,人体阳气容易被损坏,湿寒之气就占了上风,而且湿气越重损伤的阳气也越多,二者之间此消彼长。也有些人是因为体质、疾病或不良的生活习惯,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,水分无法排除,进而产生湿气。
湿气的产生分为内湿和外湿两种。外湿是因居住环境潮湿、淋雨等外部的湿气侵袭人体所致。内湿是因为脾、肺、肾等脏腑失和,导致水湿内生。
另外,湿气遇寒成为寒湿,遇热便成为湿热,遇风则成为风湿,如果湿气在皮下,就是肥胖。
.jpg)
医学界发现,有超过60多种疾病与湿气有关(示意图来源:piaxbay)
湿气重的症状
“湿气重”的症状有哪些?常见的有,食欲不振,精神萎靡,脸色暗沉以及口腔粘腻。还会出现大便溏软不成形,总有排不干净的感觉。体态虚胖,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,下肢水肿。
湿气重的时候,舌头也会发出警告!一个是会出现齿痕舌,也就是舌头边缘呈锯齿状。这是湿气让舌头胀胖,长期顶住牙齿而形成的。另外,舌苔也会比较厚腻,如果舌苔还发黄,说明是湿热,舌苔白而厚腻是寒湿。每日早起时观察最为准确。
如果出现上述症状,就需要注意下,是不是身体的湿气太重了,应尽快调理,以免影响健康。
常见祛湿中药材
🍀 茯苓
茯苓被誉为中药“八珍” 之 一。性味甘淡,性平,入心、脾、肝、肾经。茯苓特点是,药性平和,既能扶正,又能祛邪,健脾、和胃、祛湿的效果也很好,是脾虚湿盛患者的常备中药。茯苓还有补脑健身、利水渗湿、宁心安神等功效。
茯苓粥、茯苓山药汤、茯苓茶、茯苓糕,既美味又健康,深受人们的追捧。
🍀 芡实
芡实,又叫鸡头米、水鸡头等,古代医书中称它为“婴儿食之不老,老人食之延年”的佳品。芡实性平味甘涩,归脾、肾经,补脾祛湿,益肾固精。
芡实的用法很简单,煲汤时放一点芡实就可起到祛湿的功效。茨实粥也很方便,煮粥前,把芡实提前泡1小时左右,很容易就可煮软烂。
🌷 温馨提示:芡实虽好,但吃多不益脾胃,会难以消化,尤其是小孩不能多吃。芡实的收敛固涩作用较强,也不建议便秘的孩子食用。
🍀 陈皮
陈皮性温味苦辛,入脾、胃、肺经,可理气健脾,燥湿化痰。陈皮可以泡水,还可和粳米一起煮粥,做成陈皮瘦肉粥也很美味。
中药祛湿茶
想要更好的祛湿气还可以喝点祛湿茶。
.jpg)
祛湿茶功效显著,陈皮茯苓茶和枸杞薏米茶做法简单(示意图来源:piaxbay)
🍵 陈皮茯苓茶
材料:陈皮2g,茯苓5g,
做法:茯苓、陈皮洗净,热水冲泡5分钟,即可饮用。
功效:健脾利湿,化痰减肥,健脾燥湿,化痰祛脂。
🍵 枸杞薏米茶
材料:薏米300g,一把枸杞子,红枣2~3颗,冰糖适量。
做法:先将薏米在平底锅中用小火无油翻炒烘焙,炒出香味关火。再将炒熟的薏米和红枣、枸杞用开水泡5~10分钟,即可饮用。
功效:养肝明目,利水祛湿。
可快速祛湿的中成药
祛湿气最好用的中成药也给大家介绍几款。
💊 藿香正气丸
成分:广藿香、紫苏叶、白芷、白术(炒)、陈皮、半夏(制)等
功效:解表化湿,理气和中。可治疗暑湿感冒,还可缓解恶寒发热,腹部胀痛,呕吐泄泻等症状。
禁忌:服药期间要清淡饮食,不宜同时吃滋补性中成药。
用法用量:口服,一次8丸,一日3次。

祛湿中药有哪些? (示意图来源:piaxbay)
💊 消炎利胆片
成分:穿心莲,溪黄草,苦木等
功效:清热祛湿,清利肝胆,可治疗湿热所致的胁痛、口苦,急性胆囊炎等病症。
禁忌:本品药性苦寒,脾胃虚寒的人和过敏体质的人慎用。
用法用量:薄膜衣小片及糖衣片一次6片,薄膜衣大片一次3片,一日3次。
💊 龙胆泻肝丸
成分:龙胆、柴胡、黄芩、栀子(炒)、泽泻、木通、车前子(盐炒)等。
功效:清热利湿,清肝胆,可治疗肝胆湿热,头晕目赤,耳鸣耳聋,胁痛口苦,小便发黄或发红,白带色黄,质黏臭秽。
禁忌:服用期间忌烟、酒及辛辣的食物,不宜同时吃滋补性中成药。
用法用量: 口服, 一次3~6克,一日2次。
💊 清热祛湿颗粒
成分:茵陈、野菊花、岗梅根、黄芪、党参、苍术等。
功效:祛湿、清热,更适合在夏季使用,可治疗因暑湿过重而导致的没有食欲、身体困重、口干等症状,
禁忌: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此药。
用法用量:口服,一次10g,一日2~3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