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活运用经方瓜蒌薤白剂3兄弟,彻底根治心痹症(胸闷、冠心病、心绞痛、心梗等症)

胸痛(胸痹)有广义和狭义之分。广义是指上焦心肺的病变,狭义是单指心之病变,如胸闷、冠心病、心绞痛、心梗等疾病。
医圣张仲景在《金匮要略》中定义了胸痹,并给出了三个经方,一是瓜蒌薤白白酒汤,方子仅三味药,为基础方,能够理气、祛痰、平喘;二是瓜蒌薤白半夏汤,是在基础方上加上了半夏,增强了宽胸理气、祛痰的力度;三是枳实薤白桂枝汤,能够祛除心胸的痞气,理气、去痰浊的力量更强了。
中医的胸痹(胸闷、冠心病、心绞痛、心梗)的致病因素有气滞、血瘀、痰浊等。治疗法则主要是温经通阳、散寒祛瘀、行气活血、扶正固本。我们在临床上,灵活运用经方瓜蒌薤白剂3兄弟,完全可以根治心痹症。

一、瓜蒌薤白白酒汤

瓜蒌薤白白酒汤是治疗胸痹的一个基础方。

制法用量:瓜蒌一枚(30~40克),薤白9~15克,白酒500~700ml(现在酒精含量高,一般用30~60ml)。
症状表现:《金匮要略》归纳为“喘息咳唾,胸背痛,短气。”
治则:通阳宣痹。
方中瓜蒌苦寒,能豁痰宽胸;雍白辛温,能通阳散结;白酒辛温通阳,可助药势。诸药配伍,使痹阻得通,胸阳得宣。
现代运用:瓜蒌薤白白酒汤合生脉散加减,治疗冠心病、心绞痛功效良好。
禁忌:现在酒精含量高,方中白酒用量,当视患者酒量而定,一般可用30-60ml,不宜过多。

二、瓜蒌薤白半夏汤

瓜蒌薤白半夏汤是在瓜蒌薤白白酒汤的基础上,加上了半夏。

胸痛 中药 药方

症状表现:《金匮要略》归纳为“胸痹不得卧,心痛彻背者。”
功效:行气通阳,祛痰宽胸。也就是说,气结达到了一定程度,仅用瓜蒌宽胸理气的力度不够了,因此加上了半夏,来散结破气、宽胸理气,同时还能化痰解瘀滞。
现代运用:心绞痛、肋间神经痛、心率失常,肺气肿等症状,功效明显。
禁忌:服药时饮食要清淡,不要吃绿豆,少吃油腻的食物。

三、枳实薤白桂枝汤

枳实薤白桂枝汤也是在瓜蒌薤白白酒汤的基础上,再加上枳实、厚朴、桂枝。
功效:通阳散结,祛痰行气。
方中枳实能够理气,是除满要药,能破气消积,除胸腹胀满、痰湿。厚朴也能除胀满的,再加上桂枝,增加了通阳散结、下气降逆、行气除满的力度,适用于胸痹、脘腹痞满,气结比较严重者。总结上述的三个方子,瓜蒌薤白白酒汤是一个基础方;瓜蒌薤白半夏汤是在此基础上,加大了理气化痰的力度;如果胸中痰气瘀结、气机瘀滞更重的话,我们在基础方的力度上,再加上枳实、薤白和桂枝来降逆下气、除满。

西医如何治疗胸痛

胸痹,也就是胸脉痹阻不通,实际上就是西医上讲的心绞痛、冠心病、胸闷、心梗等症。在中医看来就是气不通,就是痰气瘀堵,也就是血脉堵塞不通了。
中医的胸痹,胸部的痹阻不通,对应到西医上,也就是血管堵塞。西医的治疗方法呢就是把血管给它通开,西医观察到它这个局部供血不足了,它缺血缺氧了,那怎么办?做支架呀,做搭桥呀,运用西医最擅长的治疗方式。而我们中医认为这是有形的邪气堵塞住他的通道啦,气与痰,痰气瘀交结在一起了。那么就用瓜蒌薤白剂加减来解决。

四、“瓜蒌薤白汤”合“柴胡疏肝散”

在中医看来,有些人一生气,胸口感觉憋胀疼痛,两肋胀满疼痛,一口气窝在了胸口,堵在了胸口,总想捶一捶,这说明气机瘀滞啦,所以才感觉胸口憋闷、胸口胀、胸口堵、胸口痛疼。感到胸口憋闷、胀疼、两胁胀满,而且往往是在情志不畅的时候,容易诱发或者加重,而且排气、打嗝就会感觉到好受一点、舒坦一点,而且心胸的满闷,还轻一阵重一阵的。这就应该考虑到是肝气不舒了,需要从肝上来入手调理。

肝气不舒的时候,胸口肯定会憋闷疼痛,气机肯定也会瘀滞,不通则疼嘛!这个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柴胡疏肝散
在临床上,胸口憋闷疼痛,有的人以气为主,有的人是以痰为主,有的人是以瘀为主。三种情况都可以用瓜蒌剂加减,来进行活血化瘀。可以加进去丹参、川芎、丹参、檀香、砂仁等活血化瘀的药。那么如果以气为主的胸口憋闷胀疼,情志不舒的情况,我们针对气机的瘀滞,我们还可以考虑用柴胡疏肝散来宽胸理气。因为是以气瘀为主,我们还可以加上瓜蒌薤白汤,来配合柴胡疏肝散来疏肝理气。
很多人都是气瘀时间久了,才想起来调理,那么气瘀痰涎生,气瘀久了就会生痰邪,气顺才会痰涎消!因此,这种气滞心胸型,我们可以用“柴胡疏肝散”合上“瓜蒌薤白汤”,来临证加减。

在临床上“瓜蒌薤白汤”合用“柴胡疏肝散”还有两大好处:

第一点,是利用柴胡疏肝散疏肝行气的功效,针对两胁的胀疼,还能治疗气滞引起的胃疼、泛酸、嗳气、女性的乳房胀痛等问题。
第二点,有些人一生气,还会偏头痛。那么针对偏头痛,清代名医陈士铎有一个著名的方子,叫散偏汤,特别是治疗因为情志不舒,气滞瘀滞所导致的偏头痛。
柴胡疏肝散,也能同样治疗偏头痛。柴胡疏肝散加上引经药全蝎蜈蚣,往往不管时间多久的偏头痛,效果都非常好,不输给散偏汤。具体来讲,柴胡疏肝散临证加减治疗偏头痛,可以参考全蝎蜈蚣、柴胡、白芍、白芷、白芥子、香附、黄芩、川芎、麻黄、吴茱萸、甘草等等诸药,重新组方。例如,如果是两侧偏头痛,这说明是足少阳胆经的问题,用散偏汤或者柴胡疏肝散加减来解决问题;如果是前额疼,这说明是足阳明胃经的问题,一定用的上白芷;如果是脑后勺疼,可能属于膀胱经受寒,一定要加上麻黄;如果是脑头顶疼,可能是足厥阴肝经的问题,可以用吴茱萸汤或者柴胡疏肝散加减。
总之,柴胡疏肝散可以治疗各种各样的头痛,特别是气瘀所导致的偏头痛,效果非常好。注意:因为头为诸阳之汇,头是我们的巅顶,唯风邪所能到,所以来说头上的疾病,一定要加上祛风的药。

五、“血府逐瘀汤”(中成药:血府逐瘀丸)合“丹参饮”

血府逐瘀汤被誉为“活血化血第一方”,由四逆散加桃红四物汤组成,来源于清代医家王清任的《医林改错》。方子中的四物汤能够养血补血,桃仁、红花能够驱浊活血;四逆汤能够理气行气;桔梗能够引气血上行,牛膝能够引气血下行。本方可以治疗气滞血瘀证,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的症状,例如脑心血管的疾病、冠心病、心绞痛、心梗、胃肠消化系统的疾病、失眠、精神方面的疾病等等。
例如,有的朋友做支架了,或者做搭桥了,但是这些人在中医看来“气滞血瘀”的情况往往还有,患者引起血瘀的病因并没有根除。
也就是“痛有定处,入夜为甚”等症状还会存在,他一到了晚上的时候症状还会加重,心窝处如刺如绞,甚者心痛彻背,背痛彻心,或者是痛引肩背,伴有胸闷,日久不愈。
这些情况往往都是因为劳累、暴怒而加重,舌质紫暗有瘀斑,那么往往这种人还爱生气,心情不舒,胸口憋闷。那么这些人仅仅做了支架、搭了桥,这些症状当然不会根除。那么像这种情况就要理气活血化瘀,标本兼治。所以我们就可以用血府逐瘀汤来进行临床加减!胸中有瘀血,那就用川牛膝引血下行,用桔梗引血上行,那么问题就解决了。
在临床上,血府逐瘀汤与丹参饮(组成:丹参、檀香、砂仁。)结合在一起使用,治疗胸胁胀闷、走窜疼痛、活血化瘀的效果更好。

六、“枳实薤白桂枝汤”合“涤痰汤”

我们讲:如果瓜蒌薤白剂可以治疗气滞;血府逐瘀汤以治疗活血化瘀;那么涤痰汤可以去痰浊。胸痹,痹阻不痛,阻塞了胸脉,如果是因为痰浊的话,那么往往会出现什么问题呢?痰多气短,形体肥胖,肢体沉重,胸闷重而心痛微。
痰多气短的表现就是嗓子里总是有吐不完的痰,也就是说痰浊牢牢的盘踞在胸中了,咳吐痰涎,那么伴有的问题是倦怠乏力、纳呆便溏,这是因为痰浊盘踞,胸阳失展、气机痹阻、脉络阻滞,所引起的全身的症状。针对这些问题,我们要通阳泄浊、豁痰宣痹。
那么瓜蒌薤白汤之类的方子,单独使用可能力度就有点不够了。
那么怎么办?那么既然痰浊痹阻在胸中,导致胸阳盘踞在胸中出不去、痰气瘀结,那么我们最重要的就应该是先化痰、祛痰。所以涤痰汤,就成了我们手中的一张牌。涤痰汤是在祛湿化痰第一方二陈汤(陈皮、炙半夏、茯苓、炙甘草)的基础上,加上胆南星、枳实、人参、竹茹、石菖蒲等组成。这种痰浊闭阻型的胸痹,我们可以利用瓜蒌薤白剂去气滞的同时,合上涤痰汤,来进行临证加减理气祛痰。

七、“枳实薤白桂枝汤”合“当归四逆汤”

在临床当中冠心病、心绞痛脑梗等疾病,容易在天气寒凉的时候突发,因为血遇寒则凝。所以说在极冷天气下,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,尽量少外出。
天气寒冷,就像那个水都要结冰。同样道理,血遇寒则凝,所以容易导致寒凝心脉。所以心脑血管疾病,猝然发病,会导致心痛如绞、心痛彻背,喘不得卧。多因气候骤冷或者骤感风寒而发病,往往伴随着形寒、手足不温,冷汗自出,胸闷气短,心悸,面色苍白,舌苔薄白等症状。
这类寒凝心脉型的病因是因为素体阳虚,阴寒凝滞,心脉痹阻,心阳不振。所以我们要宣通心阳,得用辛温散寒的中药,那么我们可以用“枳实薤白桂枝汤”合上“当归四逆汤”,来进行临证加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