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秋补”的习俗耳熟能详,因为“一夏无病三分虚”,而且接下来要进入寒冬,因此秋天便是不可忽视的养生进补的关键时段。为此小编整理了不少关于秋季养生的注意事项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一夏无病三分虚,因此秋补很重要,而秋季养生关键在养(图片来源 pixabay)
秋季养生关键在“养”
到了秋天,气候由热转寒,阳消阴长。因此,专家认为,秋季养生不能离开“收”和“养”。也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说:“秋冬养阴。”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,转入秋季后,不要耗精伤阴气,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重点 。
💚秋季养生要点之–养肺润燥
“燥”是秋天的主气。五行学说认为,五脏中的肺对应的是秋季。肺主皮毛,开窍于鼻,秋燥易从肌肤、口鼻侵入身体,进而引发皮肤干燥,咳嗽、痰等症状。同时,秋天草木渐枯,免不了引发人们的忧愁之情,中医认为,秋通于肺,还有俗语称“忧伤肺”。因此,秋季养肺要注意情绪的控制。
西方医学研究则发现,随着秋天的日照时间缩短,人体中调节情绪的荷尔蒙的分泌会减少,容易产生悲思的情绪。
这时我们可以多提醒自己,保持内心的宁静、舒畅。如遇到伤感的事,要学会寻找舒解的方法,避肃杀之气。

秋季养生要点是养肺润燥 保持内心宁静是养肺的好方法(图片来源pixabay)
平日里多练习吐纳也是养肺的好方法,对肺和呼吸系统都有较佳的保健作用。多吃润肺的食物也很重要。
我们还可以多按摩鼻子,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,增强鼻黏膜的功能,也有助于养肺。
💚秋季养生要点之–补正防风
秋天除了养肺润燥,中医认为,补正防风也一样重要。
补正的意思是,为身体补充正气,正气可阻病邪入侵,还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。补正的最简单的就是,保持正常健康的作息,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,再加上适当运动,便可事半功倍。
另外,民间有“秋老虎”之说,意思是秋天不时会出现闷热难耐的情况。秋天还经常有早晚温差大、天气干燥的情况。气候不稳定,很容易影响身体健康。特别当白天是秋老虎,晚上是却很寒凉,容易使人出现在气喘,鼻子过敏等症状,所以这时防风就非常重要。日常起居要注意保暖,按照气温适当增减衣服。
❀温馨贴士:在秋天“养收”的时候,不宜做运动量较大的运动,尤其是老年人、小儿和体质虚弱者。
秋季进补的忌讳
中医认为,顺应秋季的自然特性来养生是最好的,秋季可进补但不可乱补,饮食上也要有所注意。
① 忌吃辛辣、燥热、阴寒的食物
中医称肺为娇脏,容易感受秋燥之邪。在秋季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复发或病情加重。饮食上要避免过于燥热、刺激性强、辛辣的食品。例如,尖辣椒、生姜、煎炸类的食品。
瓜类属于阴寒食物,吃多伤脾胃,因此秋天也要少吃。可多食用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,减少湿热之气的积蓄,芹菜是很好的选择。
立秋之后也可多食酸味食物,有助于增强肝脏功能,苹果、葡萄、山楂、柚子等水果含水量多,又偏酸,可以多吃。

秋季进补忌讳-辛辣、燥热的食物,葡萄、苹果水分多可多吃(图片来源 pixabay)
② 忌无病乱补、以药代食
养生是现在社会的一大趋势,一说进补对身体有好吃,一些身体没有明显疾病的人也跟着大喊要进补,但如果进补不当很容易既增加开支,又伤害身体,得不偿失。进补前应该先了解自己的情况,对症下药,这是最理想的。
另外,任何补药过量服用都对身体有害,切记秋季进补要适量。还有人以药代食,这更是不科学的,其实很多日常的食材就有药用功效,比如,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,化痰止咳,胡桃、花生、红枣、扁豆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。
③ 忌以肉食为主要进补食材
俗语称,秋季要“贴秋膘”,有人就认为,多吃肉就可以补充营养。虽说动物性食物是补品中的良剂,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,其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是有毒物质,如果有排便难题,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体外,会损害身体健康。
其实饮食清淡一样可以补养身体,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,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富含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。
因此,饮食上要确保影响均衡,荤素搭配,才更有益于健康。
说完秋天进补的禁忌,相信大家也想了解下到底吃什么可以有效“秋补”,尽情期待我们下期的文章吧!